文章目录[+]
近期,
味精多次登上热搜。
味精,
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
自从上市以来就备受争议。
“有毒”“致癌”“脱发”“杀精”
......
让很多人都对味精有所畏惧。
那么
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味精的历史
无数年来,
人们也一直试图解开鲜味的奥秘,
直到1908年,
日本的化学家池田菊苗教授
才真正发现鲜味的奥秘。
1908年的一个下午,
池田菊苗正在细细品尝一碗黄瓜汤,
他觉得今天的汤特别鲜~
他用勺子搅了搅汤中的海带,
出于科学家的直觉,
他觉得汤的鲜味与海带有关。
于是他带着海带钻进了实验室......
半年后,
他在海带中提取出一种物质——
谷氨酸钠,
取名“味之素”。
只要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放进汤中,
汤就能变得鲜美至极~
很快“味之素”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化学家吴蕴初研究了
“味之素”之后,
发现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
吴蕴初在小麦麸皮(面筋)中
提取出了谷氨酸钠,
他把他提取出的谷氨酸钠命名为
味精(味道的精华)
味精有毒吗?
看过上面有关味精的故事,你会发现味精其实来源于天然的食物。
味精是以粮食(小麦、玉米、大米等)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
而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很多天然食物中都有,并不是有毒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药监局以及中国膳食指南,都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的类别。
味精致癌、杀精、导致脱发?
1. 味精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从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变异性试验等多种试验中,都已证明味精是安全的。
而且味精被食用后,经胃酸作用转化为谷氨酸,进入血液,成为合成蛋白质的“要件”,并参与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反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因此,关于味精致癌说法不可以相信。
2. 味精杀精?
有大鼠实验表明,大量食用味精后,与生育相关的器官中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各脏器大体及镜下检查均未明显中毒性病理改变,而且对体重、摄食、血象、心、肝、 肾功能等十项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也均无明显影响。
所以,味精杀精的谣言亦不攻自破。
3. 味精导致脱发?
关于味精导致脱发的说法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撑。
脱发按病因分类,内分泌性脱发和神经精神性脱发最为普遍。前者是遗传因素和雄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后者病因尚未完全认识清楚,可能是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与精神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还有不常见就是营养不良或代谢异常导致的脱发。
4. 吃多了味精得高血压?
很多人都知道盐吃多了会得高血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天钠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3克(即吃盐不要超过6克)。
其实,当你觉得不够咸时,可以加点味精,谷氨酸钠有增强咸味的作用。
也就是说,钠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味精+盐”的组合要咸过单纯的盐。
这么看来,放入适量的味精,不仅可以使菜更有味、更鲜美、更好吃,还能帮助我们少吃一些钠,有助于控制血压。
5. 鸡精比味精健康?
鸡精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样。
鸡精里面除了谷氨酸钠以外,还会加入盐、糖和其他香料,味道层次更丰富一些,是一种复合调味料。
可以理解成高端一点的鸡肉味味精。
当然鸡精也是无毒且不会致癌的,这些增鲜剂只要适量吃都是无害的。
但与食盐一样,味精、鸡精中的谷氨酸钠中含有钠元素,而过量摄入钠则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像控制食盐摄入量一样控制味精。那多少算适量呢?
味精吃多少合适?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g,但是实际摄入量普遍达10g左右,如果再加上味精中的钠,就会更多。
欧盟食品安全局采取100倍安全系数,为谷氨酸及其盐类制定了新的安全摄入量,即每公斤体重30mg,相当于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上限是1.8g(大概1/3啤酒瓶盖)。
味精应该怎么吃?
1. 避免高温
味精宜在起锅时放入。因为超过120℃,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谷氨酸钠,虽然无毒,但也达不到提鲜的目的了。
2. 避免过量食用
毕竟一些品种的味精中含有不少钠盐。
3. 避免重复使用
肉类、鸡蛋和菌菇等菜肴不需要加味精。因为这些食材中本身含有鲜味物质。
4. 放醋的菜不放味精
因为谷氨酸钠在酸性环境中溶解性差,所以糖醋鱼等都没必要放味精。
5. 凉拌菜不放味精
因为味精一般在80~100℃才能发挥最好的鲜味。
所以,味精完全是安全的!
适当地使用味精,
能更好地提升菜肴的鲜度,
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味道的追求。
相比味精,我们其实应该关注
菜中的油和盐!
来源: 东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