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实践不仅是对实践对象的评介,也是对自己品性、能力、判断和创造力的评介

【何以中国】正山小种:好山好水出好茶

生活实惠 2025-04-23 浏览(55094)
- N +

文章目录[+]

https://flv1.gmw.cn/gma/20250420/20250420210753236_5844.mp4

  【中国好手艺·闽艺拾光】

正山小种:好山好水出好茶

讲述人:福建省非遗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梁骏德

  正山小种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从桐木村出发,走向世界。在我们这儿有句老话:“世界红茶花园在中国,中国红茶花园在桐木。”

福建省非遗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梁骏德

  自从1979年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桐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高海拔、湿度大,土壤肥沃,生态平衡,茶树在这里茁壮成长,连虫子都少来打扰。而要做出有独特花果香、金黄汤色的好茶,单靠地理和气候条件可不行,还得靠我们世代传承的制茶技艺。

  别看红茶制作只有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四个主要工序,要做好一泡茶可不容易,每一步都藏着大学问。传统工艺的发酵,是有氧发酵,茶叶放在箩筐里,盖上湿布,慢慢发酵。温度低了,发酵时间就长;温度高了,时间就短。而且,中途还得翻一翻,让发酵均匀。

  萎凋更是讲究,要把生的鲜叶放入专门搭建的“青楼”,进行室内加温萎凋,先低温,再逐步升温,这样才能保证萎凋成熟度。

  2005年,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改变了传统工艺的采摘标准,从采一芽两叶到四叶改为采取单芽制茶,第一泡金骏眉就这样诞生了。它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发酵时间短,风干快,去除了传统工艺的烟熏味,口感清新,满足了不同人的喜好。正山小种自此停止了出口,全部流入到国内市场。

  时代在进步,制茶工艺也在创新。从地面烧火到灶孔烧火,从传统青楼到现代化车间,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制作工艺。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丢失桐木这块得天独厚的红茶原产地,传承传统工艺的手工精制加工仍是关键。

  监制:张  宁

  统筹:廖  慧 李方舟

  采访:董大正 茹行止

  文案:王  蕾

  制作:张悦鑫

阅读剩余全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