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实践不仅是对实践对象的评介,也是对自己品性、能力、判断和创造力的评介

军民鱼水情 世代永相传

分期行情 2023-09-13 浏览(47008)
- N +

文章目录[+]

  军民鱼水情 世代永相传

  塘洞红军长征文化廉政教育基地。(资源融媒体中心供图)

  资源县中峰镇初心教育馆。 (资源融媒体中心供图)

  修缮后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审敌堂。   (龙胜县委宣传部供图)

  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红三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 (龙胜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周文琼

  1934年12月,红军长征经历湘江战役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后,经桂林的灵川、资源、龙胜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在资源历时8天,在龙胜历时10天10夜。这一路上,红军在资源经历了大帽岭之战、北门坳战斗、灰山阻击战,在龙胜经历了乐江河口阻击战等战斗。其间,红军在这几地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如今,在这些地方的绿水青山间,处处留下红色遗迹和动人的故事,激励着当今的人们前行。

  “红色记忆”——

  长征路上军民结下深厚鱼水情

  老山界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与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之间的越城岭主峰猫儿山山脊西南,最高海拔2100多米,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而当时的红军将士伤亡惨重,缺衣少食,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数不胜数,然而红军始终将老百姓放在心头。红军到达老山界时已是傍晚,很快天就黑了,大部分人却没有火把照明。因为山上的人家太少了,根本找不到做火把的材料,能够做火把的就是老乡的篱笆。可是红军战士没有一个去拆老乡的篱笆,他们在漆黑的夜里小心翼翼地爬山,一步一步地向前挪,走得异常艰难……

  红军过才喜界的情景至今被当地村民铭记。“当时是12月,山里的天气非常寒冷,战士们衣着单薄褴褛,村民们邀请他们入屋休息,但红军战士们都严格遵守纪律,夜晚就在屋外的檐下抱枪而睡。”每当有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讲解员在现场说到这段历史,人们都十分敬佩红军的纪律严明。

  北门坳是一个以险峻闻名的隘口,“远看好像老虎口,近看恰似狼牙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红军过境之前,敌军已经在这设下埋伏,红军攻下这个险要的隘口,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帮助。

  红军过龙胜时,经过了该县的江底、芙蓉、马堤、泗水、石孟(今石村、孟化)、平等、广南、宝地(今宝赠、地灵)等地。

军民鱼水情 世代永相传

  时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第三营营长张震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翻过越城岭,我们进入广西龙胜县境。这里居住着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他们的房子都是竹木做的,屋顶盖着树皮,一家挨一家,一旦失火,很难扑灭。当时敌人造谣,说“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老百姓不知真相,都逃到山里去了。桂军挑选熟悉地形、民情的老兵,以班排为单位,与当地民团结合在一起,潜伏在山上,侧击我行军队伍。当我们追上山时,他们很快就跑了;我们一下山,他们又跟着回来继续向我射击。我们只好边打边走,前进速度缓慢。为了粉碎敌人的谣言,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行军,还特别注意群众纪律。用了群众的粮、菜,都留下银圆,写好纸条,说我们是工农红军,路过此地,用了你的粮、菜,现付给你银圆,因主人不在家,无法协商,实在对不起。无论我们在村子里宿营,还是早晨离开时,都将老乡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有几次,部队刚离村,房子就着了火,马上返回扑救,但已来不及,真是怪事。后来,我们派出潜伏哨,捉住了几个正在放火的便衣特务,经过公开审判,揭露其罪恶阴谋,使群众明白放火的原来是国民党的特务,嫁祸红军,破坏红军同群众的关系。当群众知道了真相,便纷纷到山里叫回亲友,有的还要求参加红军。

  同期,进入龙胜的红三军团驻扎在白面瑶寨附近的矮岭村。由于国民党散播了大量对红军不利的谣言,当地群众非常恐慌,在红军到达前就纷纷躲进山林。为了消除隔阂和误会,红三军团4师首长在白面瑶寨旁一块被称为“龙舌岩”的巨石下会见了当地瑶族首领,向他们宣讲了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及民族政策。为鼓励当地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红军送给他们一些枪支和弹药,并在这块巨石上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傜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两条标语。多年后,当地群众循着红军的笔迹,把这两条标语刻进了石头里,龙舌岩也被改名为“光明岩”,后又改名“红军岩”。

  “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这首署名“黄孟矮”的诗至今仍镌刻在龙胜江底乡才喜界的石壁上,诉说着当年红军为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带来的希望与光明……

  时光如梭,红军长征途中团结群众、帮助群众的故事依然在他们经过的地方流传,红军留下的长征精神依然在这里闪光,红军与当地群众结下的军民鱼水情依然代代相传。

  讲好红色故事——

  红军的颂歌久久传唱

  龙胜各族自治县一直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通过保护遗址遗存,讲好红色故事,开发红色旅游景点,让红色精神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融合发展,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依据红军在龙胜经过的线路,该县打造了红军长征过瑶寨、红军长征过苗寨、红军长征过侗寨三条红色研学线路,让人们一路看景点一路听讲解,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与当地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相融相生。

  2021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后,龙胜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重点项目。如保护修缮红军楼、审敌堂等长征文物,建设展示利用工程;依托长征文物,建设平等镇“红军楼中鱼水情”、伟江乡“一件花棉袄”、江底乡“瑶民感念红军”、泗水乡红军岩“党的初心”、乐江河口阻击战、马堤乡“万人界”等6个红军长征主题体验区和现场教学点,配套讲解员团队和教学方案,开发电子课程和虚拟课堂,策划情景体验等特色文化活动。目前,项目有序推进,总体进度达78%。

  2023年9月底,龙胜长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竣工。新建伟江乡洋湾村、泗水乡周家村、平等镇平等村3座长征驿站,并配套了服务设施;改造原有的11公里长征步道。龙胜一大批红军长征遗址、文物得到修缮,红军长征特色展示点配套设施得到完善。

  资源县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资源,红色文化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中峰镇境内,血战湘江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和资源县中峰镇红军长征旧址保护展示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血战湘江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包括:对龙溪村粟传谅故居、粟氏宗祠、红军井、土地庙、红军岩和龙溪庵堂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保护或重建;修复粟传谅铁匠的铁匠铺;打造连接油榨坪和龙溪村的红军长征休闲体验步道;对油榨坪老街进行立面改造,融入长征文化元素,打造红军街等。

  灵川县将清廉文化与本地红色资源相结合,打造“传承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如依托江头百年清官村、红军过才喜界新寨史实,打造九屋镇红廉文化展示区,修缮灵川县红军长征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新寨—才喜界长征复合廊道,加强清廉家风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点,该县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教育。

  灵川县还不断加强对长征史实和事迹的研究挖掘,讲好红色故事,做到“有血有肉有灵魂,见人见事见精神”;注重引导红色、清廉主题文艺作品创作,组织出版相关书籍,拍摄了党史记录专题片《红军瑶》,以军用大刀、银圆等当时的物品为线索讲述红军在九屋与瑶胞结下的军民鱼水情。

  强化红色文化保护传承——

  乡村振兴走出特色发展路

  昔日红军长征所走过的偏僻山寨,早已修通了直达县城的水泥路。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个个红色遗迹,近年来也已被开发成红色旅游景点,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收益。

  龙胜泗水乡周家村村民秦新发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

  秦新发是临桂人,他的爱人是周家村村民。2008年他们结婚后一直在村里生活。从2010年开始,他在村里开民宿做起了旅游行业。最初,他主要带客人游览自然风光,把红军的故事作为“配菜”在和游客闲聊时讲起。他发现,游客对红军故事很感兴趣。近年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专门到村里来参观学习,加上政府部门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红色文化观光成了主流。而村民们这些年来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也不再限于老一辈的口口相传,他们主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加强家风和乡风文明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村里又建了红色驿站,配套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老百姓享受到了红色文化保护带来的红利。

  据悉,龙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将龙胜红色文化、红色研学活动与当地民族文化优势相结合,与龙胜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相结合,做好“红色+农耕旅游”“红色+民族文化”“红色+生态龙胜”文章,通过创建“公司+基地+农户+民宿+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地方的生产生活深度结合,促进周边农户增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6个现场教学点已接待游客6.7万人次,带动发展起农家乐餐饮、文创产品、土特产展销等行业服务点20余家,助力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县着力推动“红色+绿色”融合发展,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农业、休闲度假有机融合,党史学习教育与干部教育、技术培训紧密结合,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乡村面貌明显改善,文明乡风明显进步。

  资源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位于资源县中峰镇,在距离县城5公里的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内。8月中峰红提迎来丰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内1.25公里的长征步道正好穿越红提种植园,游客既能体验重走长征路,又能观赏大片瓜果飘香的田园,还能扫码进园有偿采摘新鲜水果。

  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布局上分为四大区块。生态农业区有农作物种植面积4.8万亩,含红提、沃柑等17个品种,建有15个农业采摘园。休闲度假区以丹霞温泉景区为核心,有五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特色民宿5家,集吃、住、游于一体。文化教育区有红军长征过资源时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油榨坪公堂和6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有党员群众初心教育馆,是集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干部培训于一体的教学研学现场教学基地。农产品加工区建设了4个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带动群众发展产业7万多亩;集冷链、储藏、销售于一体,充分利用粤桂协作广东市场,有效解决了销售问题。该田园综合体帮助辖区农民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灵川县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规划项目6个,依托项目建设,一大批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民们的发展底气也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