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时间晃晃悠悠,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
过了正月十五,就算是过完年了
噶,余姚个正月十五都有什么民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为正日,十三称“上灯夜”,十八谓“落灯夜”,旧俗有“灯节”,会演“灯头戏”。寺庙和农户挂红灯,称“灯祭”。
元宵节的民俗大家都门清,吃汤圆,逛灯会。但正月十四也有一个民俗现在很少有人知道。
正月十四日有“照坏虫”习俗,小孩子提纸灯照屋角墙脚、田塍河道,手持一面小锣,边敲边唱:“照坏虫、兆丰年、蛇虫百脚都死光。”晚上,农家田头烧野草“驱邪”,田塍干草燃着如火龙。
正月十四照坏虫,柴蓬拔得煞煞空,照得天空红彤彤。
正月十四照坏虫,宁家地头纯是虫,啊拉地头么虫。
正月十四照坏虫,宁家西瓜样酒盏,啊啦西瓜样斗桶。
正月十四照坏虫,新新衣裳烧得和率派洞洞,走得屋里屁股拷得红咚咚。
“正月十四照坏虫”的农俗,据传自宋代以来一直就在我市及周边地区盛行,直到解放初期还有。
每当正月十四之夜,农民都会在晚饭后点燃扎上稻草或扎上用油脂浸过的棉絮做的火把,在自家田地四周奔走。高举火把,把自家田头的角角落落照得通亮通亮。人们在行走过程中,口中还念念有词,说一些祝辞性质的谣语。如“正月十四照坏虫,人家格油菜像荠菜,阿拉格油菜像镬盖;人家格萝卜像屙虫,阿拉格萝卜像斗桶……”当人们在自家田块中奔走结束后,便会用火把把那些稻草根或残存在田塍边的枯草烧掉。
其实当时余姚适合种植水稻、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与此同时,这种条件也有利于那些害虫的生存。尽管到了冬季,害虫都躲起来了,但它们的虫卵都还在,特别像危害水稻最甚的蝗虫,它们多数躲藏在去年收割后尚存在田里的稻根子里,这样极容易躲过严冬。一旦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会大量繁殖,危害新一年的水稻。为此,农民都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冬田进行一些处理,以求取得一个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为来年的农业丰收争得一个好条件。
这时候,用火烧就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正月十四照蝗虫”。
解放前,蝗虫每隔几年都要发一起,蝗虫飞过的地方,庄稼,大树都像秋凤扫落叶一样,颗粒无收。据史料,姚北大地最大灾害是蝗虫、溃堤(海啸、台风)。蝗虫从唐朝以来到解放前,曾经发生过十几次。一旦蝗害发生,姚北大地十户九空,买儿卖女,背井离乡,四处讨饭。所以,民间正月十四称为瘟神节,这一天,用草把扎成火炬,点火后绕自己田地奔跑一圈,一边跑一边喊,预示着把蝗虫赶离家园,祈祷今年有个好收成。
民俗源于生活,正是因为当时病虫灾害无法治理,才有了“烧蝗虫”的做法,而现在,由于化肥及化学农药使用,致使自然界昆虫链遭到破坏,己无蝗灾可言,“正月十四照坏虫”自然而然也就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