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实践不仅是对实践对象的评介,也是对自己品性、能力、判断和创造力的评介

国务院批准!浙江省首部!这项《规划》来了

周刊焦点 2024-02-03 浏览(32775)
- N +

文章目录[+]

这几年,浙江组织编制了首部“多规合一”的规划——《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并于2023年12月2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

2月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的相关情况。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全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总遵循,也是全省其他各类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

《规划》有机融合了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定位、土地利用规划刚性管控、城乡规划科学布局的优势,统筹了城市乡村、陆地海洋、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保护,系统解决了过去各类规划种类繁多、各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效率不高等问题,真正实现了“多规合一”。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国务院批准!浙江省首部!这项《规划》来了

到2035年,浙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5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67万平方千米。

《规划》充分体现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统筹协调细化落实了自然资源保障、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空间控制线,筑牢了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规划》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到2035年,构建形成“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打造长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金南翼、未来版“富春山居图”。

《规划》突出省际区域协调,推动省内重要生态地区、重大流域地区和城镇密集地区协同,加快杭绍、甬绍、甬舟、甬台、嘉湖等空间一体化发展,与周边地区一起,共同将长三角打造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和改革开放新高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的空间形象。

提出集中保护和建设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金衢盆地、温黄温瑞平原等四片现代农业生产集中区,推进浙西南特色林业区和浙东沿海特色渔业区两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多点”“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全省形成“四片两特多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空间。

全面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围绕“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总体目标,有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优化乡村用地布局,完善设施配置,加强风貌管控,提升乡村品质,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风貌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全省山林绿屏和海洋蓝屏生态功能,持续完善钱塘江等八大流域生态脉络,逐步贯通山湖之间、山海之间、山与山之间的生态廊道,筑牢“两屏八脉多廊”的生态安全屏障。

不断彰显“诗画浙江”气质,推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构建自然和人文交融的“浙里美”网络,《规划》落实了杭州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江郎山丹霞地貌等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空间和管控要求,保护好老天爷赐予的自然景观、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完善好老百姓喜欢的功能设施,创新空间要素保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转化通道。

规划明确了“做强中心城市、做特县域县城、做精美丽城镇”的城镇化空间策略,形成“双核四极多群”的中心城市体系。

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努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提升温州、金义都市区辐射带动功能,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嘉兴要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湖州要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绍兴要融杭联甬接沪打造网络化大城市,台州要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和沿海沿湾支点城市,衢州要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丽水要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舟山要创新海岛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高质量发展。

《规划》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布局都市区1小时、城镇30分钟、社区5-15分钟的高品质生活圈,为培育创新圈提供空间支撑。

要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贯彻“平急两用”理念,完善台风、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控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的设施安排,提高国防动员设施保障水平,建设韧性浙江。

《规划》统筹了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省自然资源厅与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一起,谋划和梳理了近远期5200多个重点项目,利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推动项目精准落地,“十四五”期间省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空间得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