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实践不仅是对实践对象的评介,也是对自己品性、能力、判断和创造力的评介

杭州小学生期末成绩单“变脸”的背后

周刊焦点 2024-02-02 浏览(39847)
- N +

文章目录[+]

杭州日报讯 “悬着的心还放不下,期末成绩单还没拿到呢!”

这几天,中小学生家长一边陪孩子放松,一边翘首以待学期末总评。记者了解到,今年杭州有城区尝试在等级评价中取消“良好”,只留下“优秀、合格、尚需努力”三个等级。

为什么要取消“良好”?优秀率是否会大幅上升?等第变化了,评价学生的“尺子”是否也会随之变化?对家长们来说,又该如何看明白这件事?

“根据区里最新安排,今年1到6年级所有学生、所有学科评定都只采用三个等级,分别是优秀、合格、尚需努力。”西湖区一所小学班主任在查看学科评价指导意见时有了新发现。

一些有敏感性的班主任,早在2023年12月市教育局印发的《杭州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中就察觉到了等级评定的变化。方案中提到,学业水平评价可分A、B、C、D(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过程表现、成果作品等其他评价指标可分A、B、C(优秀、合格、尚需努力)三个等级。

记者注意到,前段时间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杭州市西湖区在列。从本学期期末开始,西湖区将全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定划为三个等级。

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全面取消“良好”等级,也是纳入实验区后全区推行的评价改革尝试。“目的是淡化对身心还处在持续成长中的儿童的横向比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卷’和过早标签化,为孩子的未来留足发展空间和可能。”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补充说,全区对学校的考核也逐步转向合格率考核,关注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关注更多学生是否达到合格。

这个等级评定变化也引起了业内人士关注。一位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取消传统的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评价,本质是淡化学校之间和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等级是学业评价改革的重点,也是破除唯分数的重要改革标识。

记者联系了负责中小学生评价改革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教研员马海燕。她表示,杭州推行等级评价制度已经多年,西湖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教育实际进一步实现了完善突破,“省里对评价等级的要求是3至5个,但5级很少用,一般都是4级。此次西湖区明确3个等级,对等级进行重新界定,符合当下课改方向,意义很大。”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校长认为,评价改革是社会普遍关注甚至略显敏感的事,但目前也是必须做的一件事。在“双减”背景下,教育环境发生变化,教育生态也越来越好,取消“良好”减少等级,让更多之前没获得“优秀”的学生得到了更大鼓励和成长空间,更能全方位地认识自己,也给更多家庭减轻了孩子成长焦虑,让家长们不会只盯成绩。

此次“良好”等级被取消后,有人猜测:优秀率会大幅提升。西湖区一所小学就目前本学期的统计显示:一二年级优秀率为95%,三年级优秀率为85%,优秀率与往年比确实提高了。对此,一所小学校长说:“一次考试的结果、等第影响因素有很多,既与学生学习掌握水平有关,也与试卷难易度有关,以前卷子难,分数就低。卷子简单,分数就高了。期末考试评价,给学校能否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测评试卷带来了很大挑战。”

根据西湖区最新的等级评定指导意见,强调小学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教育,强调全面合格,鼓励特长优秀。这样的理念改变了原来要求学生“全面优秀”的思维,进一步尊重人的主体独立性。“小学阶段评价的意义更多在于鼓励和激励学生,我们发现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西湖区一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把等级划分减少,更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需要。

与此同时,“优秀”与“合格”的定义也正在发生变化。西湖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介绍,依照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优秀”是较好地掌握了课标,“合格”是达到课标要求的水平。新课标当中对各年级段的学科素养都有清晰指向,如一张桌子最多可以围坐6人,15人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小学二年级学生面对这个数学问题时,没有想到可以用操作或画画方式来解决问题,说明他不具备数学符号意识素养;如果学生采用实际操作或用方形和圆形纸片来操作的,说明他初步具备数学符号意识素养;如果能用画图形式解决问题,那么他基本具备数学符号意识素养。

所以,只要达到课标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等级,一个班的优秀率可能会在60%,也可能是70%。实际上,这在西湖区早有先例,如区内的“五好学生”评选,有学校每个学期获评学生多达一两百人,有的班甚至占比90%,“优秀标准变成了一个绝对评价,达到标准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认可”。

也有校长指出,“评价主动权还给学校后,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更个性化,所以校与校之间的标准由于学校特色不同也有差异。”其中的关键是引导家长淡化分数,小学阶段的评价基本没有选拔功能,更多是诊断和激励,等级简化后,诊断和激励工作需要家校携手做得更细。